阿富汗是一个伊斯兰国家,斋月是阿每年最重要的宗教月份。
【斋月简介】斋月(Ramadan)是伊斯兰教历九月。系阿拉伯语“拉马丹”(Ramadan)的意译。根据教义规定,穆斯林在该月履行五大天命之一的斋戒功课,故以得名。《古兰经》云:“拉马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当斋戒。”据载,斋月系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第二年作为履行斋戒功课的月份。圣训中也有“你们要见新月而封斋,见新月而开斋”的话。因此拉马丹月斋戒最多是30天。伊斯兰教法规定:全体穆斯林,除病人、孕妇、喂奶的妇女、幼儿以及在日出前踏上旅途的人之外,均应全月斋戒。封斋从黎明至日落,戒饮食,戒房事,戒绝丑行和秽语。
斋月即指穆斯林在日出后到日落前斋戒(fasting)。斋戒是伊斯兰教念(shahada:affirmation)、拜(salat:prayer)、课(zakat:almsgiving)、斋(siyam:fasting)、朝(hajj:pilgrimage)五项基本功课之一,是穆斯林的一种修炼心性的宗教活动。穆斯林的斋戒源于早期的基督教(Christianity)和犹太教(Judaism)信徒的一种仪式。当年居住在麦加的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为了加强早期的追随者对真主安拉(Allah)的信心,将斋戒转化为伊斯兰教的仪式,后来演变成斋月。
【斋月意义】在穆斯林看来,斋月是一年中最吉祥、最高贵的月份。伊斯兰教认为该月是颁降《古兰经》(the Holy Quran)经文之月。伊斯兰教认为,斋戒能净化人的心灵,使人情操高尚,心地善良,还能使富人体验穷人忍饥挨饿的滋味。通常,人们在天晓前吃“封斋饭”(suhoor),在日落时以食物或饮料开斋,即“开斋小吃”(iftar)。 斋月期间,穆斯林会到清真寺(Mosque)作祷告,学习《古兰经》。除平日诵读的祷文外,他们还会在夜晚诵读一本特殊的祷文,该祷文比一般的祷文长2至3倍,被称为“他那威”(Taraweeh prayer/Night Prayer)。
【斋月起源】根据圣训,斋月最后十天中的一个单数晚上为“吉庆夜”(Lailat-al-Qadr / the Night of Power),又称“尊贵之夜”。在某些穆斯林国家中,斋月第27日的前一晚被奉为吉庆夜。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在这晚首次启示给穆罕默德的。斋月结束后,在回历十月(Shawwal)的第一天便是开斋节(Id-al-Fitr / the Feast of Fast Breaking)。开斋节是一个感恩和庆祝完成真主命令斋戒的日子。在早晨日出后至中午前之间的一段时间,穆斯林要举行开斋会礼。会礼开始时,穆斯林的老老少少自动排成整齐的行列,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叩拜完毕后,由领拜者作宣讲。伊斯兰教还规定,所有能负担得起的人,在开斋节前任何时间或开斋节会礼之前,都应该捐赠钱给贫穷的人,称“麦米钱”(Sadaqat-ul-Fitr)。麦米钱的价值应该至少相当于一顿饭的费用。
【斋月原因】伊斯兰教认为,斋月是尊贵之月,原因有二:①该月为开始降示《古兰经》之月;②“盖德尔夜”在该月。斋月来临,穆斯林欢欣鼓舞,在一些伊斯兰教国家,人们大都通宵达旦,切磋教义、进行交往和社会活动。在该月内,穆斯林除完成斋戒功课外,还注重施舍和每晚的“特拉威哈”拜,诵读《古兰经》等。首先,当不再注意自己的世俗需要如食物时,可以与上帝及自己的精神一面更加和谐。而且,斋戒还可提醒穆斯林记起穷人的疾苦。这种观念强化了斋月期间慈善的重要性。斋戒为穆斯林提供了一个实践自我控制与净化身心的机会。许多文化和宗教都因为这个目的而实行斋戒。斋月期间,斋戒使穆斯林在精神上变得更为虔诚,也促使他们发展一种与其他穆斯林之间的亲密感。根据经文:“斋月时,凡是遵守宵礼以显示自己的信仰和寻求安拉赐福的人,他先前的罪孽将被洗净。”因此,白天斋戒后的斋月宵礼是为了清除以前犯过的罪孽。这样,宵礼就成了斋月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斋月结束时,穆斯林开斋前念诵大赞词。大赞词是一段宣言,表明世界上没有谁比安拉更伟大、更重要。大赞词一般在穆斯林完成一件重要任务时念诵,如完成斋月把斋时。翻译过来,大赞词宣诵道:“真主至大,真主至大。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至大。真主至大,一切赞颂全归真主。”最好男人高声念诵大赞词,而女人默念。大赞词是开斋节开始的信号。它是信仰和圆满的欢快表达。
【斋月期间的饮食习俗】穆斯林通常把封斋叫“闭斋”或“把斋”,把斋人每天凌晨3至16时闭斋(不吃不喝),日落星现后,才能饮茶进餐。斋月里常念“普尔干”(《古兰经》的别称)以履“念功”。历时一个多月的斋戒完成后,要在清真寺里举行盛大隆重的开斋节庆祝仪式。开斋节既是对圆满完成“拉马丹”月斋功的庆祝,又是穆斯林家庭合家团贺,聚会相见的良宵美辰。在这天穆斯林男女要淋浴、燃香、更新衣,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阿訇讲“瓦尔孜”(讲经)。做完礼拜后,家家都要翦炸油香、馓子、麻花,有的还要宰鸡、宰羊,烹制本民族本地区独具风味的菜肴。如宁夏回民的清炖羊肉、粉汤饺子、手抓羊肉、糖醋鲤鱼;新疆的抓饭、烤全羊;兰州的牛肉拉面、清蒸鸡;西安的羊肉泡馍等。亲友相见,互道“色俩目”问好祝安。有的请阿訇到亡故亲友坟墓上诵读《古兰经》,悼念亡故的亲人,以寄托哀思,祈求真主慈悯亡人早日进入天堂。
【开斋节】斋月结束的第二天,便是穆斯林的开斋节。节日一般放假三天。人们要去清真寺做礼拜,亲朋好友之间也要相互登门道贺,许多青年男女也特意安排在此时举行盛大婚礼,更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开斋节是伊斯兰的两大节日之一,是整个穆斯林世界普天欢庆之日,人人互致问候:“尔德·穆巴拉克!(节日吉祥!)”。在这一日,穆斯林身穿节日的盛装,参加节日会礼,相互拜访,共同感赞真主的恩典和慈悯,庆祝顺利完成一年一度的第二大主命——斋戒与斋月结束。这一天,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在举行宗教仪式的同时,须完成一项社会方面的义务——开斋捐(即开斋节的施舍),让每个穆斯林过一个幸福而愉快的节日,用开斋捐赈济贫困者,填补此日的不足,使他们不要为节日的生活而奔波,无法与穆斯林同胞共享节日的快乐,使每个穆斯林都享受到宗教的温暖和穆斯林之间的亲情友爱与帮助,体现出人类社会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