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阿富汗使馆举办文物知识讲座
2019-06-09 02:43
6月7日,使馆邀请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谈晟广博士做博物馆和文物知识讲座,刘劲松大使及使馆馆员等30余人出席。
(杜鹏飞副馆长揭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家底”)
杜鹏飞副馆长向大家介绍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与艺术品的情况,讲解了“清华简”、无量寿尊佛缂丝佛像、《雪梅锦鸡图》、《洗象图》、《苏武牧羊图》、胭脂水压手杯、四叶八凤纹错金铁镜等代表性藏品,分享了对文物及艺术品审美的体会,表示审美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知识储备,东西方审美很多时候是相通的。中阿都是文明古国,两国文明交流源远流长,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阿富汗北部发现来自中国四川的邛竹杖,这在当地被用作神器。在充分体现中国历史文化韵味的端午节给战地使馆的同志们做文物讲座,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谈晟广博士解读阿富汗文物“密码”)
谈晟广博士是“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的策展人,介绍了在此展中亮相的阿富汗文物,表示阿富汗是各大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境内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贝格拉姆等古城出土的文物,很多与中国、希腊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谈博士通过“大力神”与“金刚罗汉”,“母亲女神”与“西王母”等案例,剖析了阿富汗文物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密码,揭示了阿富汗与中国深厚的文化联系。
(聚精会神听讲)
刘大使表示,杜鹏飞副院长、谈晟广博士一行在端午节期间不辞辛苦来喀布尔推动中阿文物交流合作,并为使馆同志作了生动精彩的讲座,让我们更好认识了阿富汗璀璨的文明以及中阿几千年的文明交流史。讲座提升了大家对历史和美学的认识,增进了学习的热情,加强继往开来促进中阿友好的自觉性。